•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谢国安镜头里的市井武汉 摸出规律捕捉生活细节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0-24 10:59点击:325次来源:

      长江商报消息坚持记录三十年,谢国安镜头里的市井武汉

      ■本报记者谢方采写

      武汉美术馆正在展出谢国安的个人摄影展《观城》,展出的作品摄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是谢国安三十多年来关于武汉这座城市的记录与观察。

      我们的采访就约在展览的展厅内,谢国安给我介绍照片的背景与故事,很快身边就围拢了人。这些照片基本都是黑白的,给人一种极深的沉淀感,引人入胜。你不难发现其中的年代特征,他的镜头所关注的便是生活中的这些生动细节。

      谢国安坚持胶片拍摄,在其中一个展柜我们看到不少他拍摄的数据记录,胶卷盒等相关器材,这是他坚持的艺术准则。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大多是布列松、马克·吕布等国际摄影大师;问起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在国内的纪实摄影方面自己算是“这一辈人中最好的几个之一”。

      第一感觉是瘦,双颊凹陷,但精神很好,硕大镜框后面的一双眼睛机警、有神,不像年过六十的人。一件暗红格子衬衫,显得很有精神,我们在展厅里的几个小时,说着摄影有关的故事,他总有讲不完的话。

      用一台“东方”相机开始记录渐行渐远的市井生活

      谢国安是地道的武汉人。1949年冬,他出生在汉口六渡桥的一个老里份中,父亲在他的名字里赋予了“国泰民安”之寓意。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爱好油画、音乐、体育。1968年高中毕业后“下放”到新洲县汪集,这是他离开武汉最长的一段时间,期间学会了小提琴。1980年进入武汉展览馆工作,做的是他喜欢的视觉艺术。

      60多年后的今天,他仍居住在六渡桥,这里是武汉市井气息最浓厚的区域。竹床阵、老里份、过早、消夜……都是他从小就熟悉的市井生活。身处一个快速变更的时代,富有人文情怀的他很早就敏感地意识到,消失的将不仅仅是那些老建筑,还有许多传承多年的最自然、最普通的生活方式,这中间蕴含的人情,也在渐行渐远。

      他决定用相机记录下这些东西。1980年起,他刚调进市展览馆专职从事视觉艺术不久,就用攒了三个月的工资买下了一部“东方”牌相机。又过了些年,当他听说张艺谋用卖血的钱买了平生第一部相机的故事之后,谢国安笑了,因为当初凑不够买相机的钱的时候,他也动过这个念头,只是后来他最终卖掉的是自己多年珍藏的大批书籍。

      “他们拍模特,我就拍他们拍模特”

      在背起相机之前,谢国安已经30岁了,对自己要拍摄的主题有了想法和方向。

      那个年代,武汉热爱摄影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潮,每到大型活动、模特表演,都有一群摄影爱好者端着相机一顿狂拍,谢国安拍摄的多幅照片记录了这个场面。

      但谢国安拍的内容不太一样,他从不专门拍模特,或者人像。“他们拍模特,我就拍他们拍模特。”过去的一群老伙伴里,现在多在报社任职,时不时会说起新闻摄影的迫不得已,想拍一些自己想拍的东西。无意中流露出一股优越感的他,更加确信当年选择的方向是对的。

      谢国安的一个朋友讲了一个故事:他第一次见谢国安是若干年前在骄阳似火的鄱阳街上,一个中年男人在烈日下走走停停,手里的相机拿起又放下,他聚焦的是马路对面一个穿圆口老人衫、头上搭条白毛巾匆匆赶路的行人,酷暑中这样的打扮在武汉是司空见惯的。树荫下一个卖冰棒的婆婆笑着对他说,那个照相的人,在她出来摆摊的时候就来了,在这条路转来转去,“也不晓得热”。前一天晚上,巷子的人出来摆竹床乘凉,也看到他拿相机照相,“不晓得这有么事好照的”。

      几十年后的今天,许多老武汉人在武汉美术馆看展览的时候,都勾出了不少有味的回忆。竹床阵、剃头挑子,现在都很难见到了。所谓纪实摄影,在几十年后终于显示出了意义。

      摸出一套行动规律,捕捉各种生活细节

      谢国安说,他喜欢一个人出去拍照。晚上一个人在暗房里洗照片,写东西。

      年轻的时候,拍照“拍疯了”。那时候还有工作,他通常是早上五点起床,拍武汉之晨,晚上下班了再拍武汉的傍晚。一回家就钻进暗房里,完全顾不得时间,等忙完一抬头,天已经快亮了,洗漱完了再出去上班。

      这种“疯了似的劲头”在谢国安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搞什么艺术,不刻苦都不行”,几十年的行走,谢国安积累了大量经验,知道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能拍到他想要的画面。

      比如,武汉的夏天,不到六点天已大亮,昨夜摆出竹床在大街上消夜的乡亲们还没起床,这时候最适合拍竹床阵。一张照片里,画面中间,三个男孩儿光着膀子挤在一张竹床上睡得正熟,竹床下散了一地的纸牌,“你看这个画面,他们昨晚肯定打牌到很晚才睡的”,谢国安说,要拍这种照片一般早上五点就得起床。

      “大中午的时候,就要钻进巷子里。”武汉的夏天热,巷子里有遮挡,可以拍些老爷子下棋、打麻将的场景;傍晚要去江边,可拍的就多了:有挑着剃头挑子的,有唱戏唱小曲的,有带着吊床的,或者中山公园里跳扇子舞、打太极的大婶大爷们。

      他按此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行动规律,早上出门心里有个谱,知道今天路线怎么安排。成功率也高了,“年轻的时候两卷36张,能出两三张就不错了,现在能保证至少20张”。

      谢国安

      曾在武汉展览馆工作,曾任武汉美术馆艺术总监。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纪实摄影的手法记录武汉市民最真实的生活。

      被称为“武汉城市影像代言人”。

      谢国安在展厅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本报记者原丽阳实习生汤腾飞摄

     

     

     

    责编: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