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1-05-26 09:45点击:1686次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从不到20%快速提升到超过60%,城市的数量与规模也都急剧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为中国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要科学认识大中小城市规模增长的客观规律。从城市增长的动力来看,“城兴人、人兴业、业兴城”的发展逻辑越发明显,城市规模的增长速度往往取决于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增长速度与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人口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但仍然有差异。规模增长速度的不同主要源自城市间规模与个体特性的差异。正如大卫·哈维所言,因交通与通信技术持续变革,时空压缩愈发明显,虽然空间障碍变少了,但空间差异的重要性却更加凸显。那些注重人的需求、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的“人性化城市”,倍受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的青睐。城市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在从注重经济区位和低成本优势,向提升环境质量、生活品质,甚至培育城市精神等方面转变,这些均可以从世界城镇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得到证实。例如美国“阳光地带”旧金山的崛起和“霜冻地带”底特律的衰退最为典型,甚至与旧金山同处一州的洛杉矶,也因城市精神差异导致增长速度分化明显。
           要积极把握中国城市发展格局的区域差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空间尺度介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间的都市圈也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造就了世界上历史最短、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因为城市规模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与规模,加之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政府谋求城市规模增长的巨大内在动力,各类城市的规模都迅速扩张。由于过于偏好经济或人口的规模竞争,对人的需求重视不够,结果导致一些大城市大得不合理,小城市小得没有特色,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加之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大中小城市发展的区域格局也呈现明显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较好,大中小城市发展相对均衡。5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正逐步大都市区化,市域外层空间与近邻城市逐步都市圈化发展,与较远城市的一体化发展不断推动整个区域城市群化发展,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承载力差异较大,承载力大和区位好的区域已经成长出若干超大城市,逐步成为省域甚至国家中心城市,并与外围城市的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向都市圈和城市群方向发展。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生态和发展条件约束较大的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外的区域,城市规模增长空间有限,甚至会面临明显的城市收缩。
           要因地制宜推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当前,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已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规模增长为主的城市发展难以为继。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要顺势而为,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着力发挥各等级规模城市优势,注重城市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一方面,在发展理念上要摒弃规模增长的粗放发展思维,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次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新发展阶段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价值依归和行动指引。扬弃由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逻辑主导的城市规模增长模式,回归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人本逻辑,是城市发展应该追求的更高境界,应当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
           另一方面,要利用不同规模城市的优势,适度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除个别超大城市之外,要全面放开城市落户条件,优化超大城市人口空间格局,适当控制超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密度和规模,释放市域外围地区特别是新城的增长潜能,推动超大城市的大都市区化发展。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要通过产业、交通和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一体化建设,促进人口在都市圈和城市群有序便利流动,着力提升超大城市与外围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水平。中西部和东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促进人口在省域内的自由迁移,鼓励人口向较大规模城市集聚,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同时,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外围城市共同增长,积极推进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对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外的地区,要加强推动人口的流出,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逐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