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1-01-28 09:17点击:2686次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将深化落实“1+1+9”(即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9个方面重点工作)工作部署,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近日,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审议。聚焦未来5年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解读。

           葛长伟表示,回顾“十三五”,广东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过去5年,广东顺利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经济总量比2015年翻一番的目标,广东经济发展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均有提升。

           如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2020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9%,超过发达国家2.2%的平均水平;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3万家。这表明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单位GDP能源消耗,每年下降3%以上,表明同样单位的能耗产生更多GDP,发展效率在显著提升。此外,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突破万亿元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4.1万元。这些指标都充分证明,广东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打造“五个高地”

           构建新发展格局

           葛长伟介绍,展望“十四五”,广东省在《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的过程中,始终力求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第一是深入分析广东“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环境,综合研判广东省面临的主要矛盾、外部挑战、战略机遇以及带来的影响。把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清楚,是编制规划纲要的起点。

           第二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以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为依据,在篇章布局上,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全篇。从第三到第二十章,围绕广东产业特色,进一步筑牢长板,把数字经济、海洋产业、金融强省等内容单独成章;同时,对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分析广东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力求补齐短板,把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健康广东、民生保障等单列,明确下一步发展目标,形成了18项具体主要任务。对每项任务,又具体到地市、落实到项目,要花多少钱、投入多少要素保障,做到一张图、一本账,确保能够真正落地实施。

           第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作为广东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广东在畅通国内循环上,拥有丰厚产业和市场条件;在链接国际循环上,具备经验和环境优势。《规划纲要草案》将这一战略定位体现到总体要求和各重点任务中,并专章部署建设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突出强化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支撑、联通、撬动功能,推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内外循环链接地、安全发展支撑地等“五个高地”。推动

           “双区”建设

           辐射周边一体化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方面作出部署。葛长伟介绍,“双区”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要使命,是“1+1+9”工作部署9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也是广东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纲和总牵引。

           为充分体现“双区”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规划纲要草案》将“双区”引领摆在总体要求部分,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列,明确提出支撑引领全省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效畅通经济循环、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高地和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五个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把“双区”建设的具体内容贯穿到创新强省、现代产业体系等各项重点任务中,并在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放、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三个章节集中阐述。

           据介绍,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加起来GDP超过5万亿元,经济体量巨大、两地距离相近,不仅在全国,放眼全球也不多见。深圳创新活力强、企业创新主体活跃,而广州的教育文化、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发达。为更好发挥广深双城联动作用,通过加强两个城市在硬软件的对接合作,促进广深两核进一步优势互补、比翼双飞,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必将起到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方面是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制定广东省级层面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措施,推动在土地管理制度、资本市场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关键环节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是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支持广州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做法,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广州省会城市功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全球营商环境新标杆。

           同时,支持广深两市完善战略合作机制,加强重大规划、政策、平台对接,支持两市携手共建要素市场化配置高地,加快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共同增强核心引擎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努力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同时,加快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为重点,创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建成佛莞城际等项目,加快构建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优化“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

           带动区域发展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部分,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构建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做出部署。

           都市圈的“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注重在经济往来密切、人文交流频繁、同城化态势明显的区域内培育都市圈。按照中央精神,《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优化“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一群五圈”即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构建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一群五圈”的城镇化格局覆盖了全省所有21个地级以上市,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有利于强化功能引领,改变按地理方位简单划分区域格局的传统思维,转变靠发达地区溢出带动落后地区梯次发展的固有思路,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实行差异化城镇化发展模式。

           培育发展五大现代化都市圈对于拓展珠三角发展腹地、发挥珠三角核心区带动作用、推进环珠三角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核心区、辐射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加快振兴发展以及加快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