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城市发展新趋势下的城投企业定位及价值创造研究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0-10-28 09:03点击:3049次来源:城镇化新视野

           当前,从城市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城市在特定追赶时期所呈现出的高速增长形态、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持续,其将规律性地向成功或成熟型城市水平逐步收敛,在长时间的收敛转轨周期中,城市发展必将迎来不同与以往的新趋势,如区域重构,与此同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也将发生转变,如从政府主导向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方式转变,城投公司作为主体之一,也将脱离政府指令型融资职能,从而获得更多自主意识,深化市场属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城市发展的收敛,也将为城投企业发展和转变增长方式提供契机。所以跟随城市发展趋势,找准自身定位,探索价值取向,对于城投企业而言势在必行。

           一、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十八大的召开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水岭”,也是城市发展战略转变的关键时间节点,据观察,城市发展在区域重构及增长方式转变上自此主要呈现出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一)城市群的经济属性凸显

           城市群是在中国经济、社会、体制的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通过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城市的长期竞争与协作而形成的有着主次序列的城市网络体系的终级表现。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发展至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城市群的辐射边界与范围均在逐步缩小,如京津冀城市群开始向集约型都市圈模式发展;第二,城市群的发展中心由传统的单一核心城市开始向周边的二、三线新兴城市转移与集中。这种现象尤其是在东部地区较为明显,如长三角城市群扩张模式以“多点开花”为主,扩张重心由南向北转移,人口的流向也有了不同的选择,开始根据城市群的分工次序向不同的城市集聚,在降低一线核心城市的治理难题的同时,也加快了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进程;第三,重要功能型城市或欠发达的部分中西部地区也开始进入城市群模式的发展行列,不过目前主要以核心城市集中为主,如成都都市圈,是四川经济实力最强的都市圈,主要以省会城市成都为中心,向包括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乐山、雅安主城区进行要素、产业等的辐射与输出为路径;第四,特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也促进人口、低端产业向周边区域的流动,如北京颁布了《2017年关于海淀、石景山、丰台、朝阳、西城、东城六区非首都功能疏解计划》,以便于行政区边缘围城开始向区域开放协作转变。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也为城投公司的跨区域投资线路及重点领域提供了思路。

           (二)从增量扩张到存量开发

           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可开发规模日益有限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存量开发时代。根据《2016年-2017年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2016年我国建设用地出让面积达20.82万公顷,创下7年新低,2017年相对有所上涨,建设用地出让面积达22.54万公顷,同比增长6.4%,而且2017年开展并验收土地整治规模也创下新高,整治项目达1.64万个,同比增长17.1%,建设总规模达162.63万公顷,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同比下降53.1%,总投资754.92亿元,同比增长16.0%。从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城市的存量开发,也就是城市更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重点中心城市城投公司的重点投资风口。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已不再适应城市发展,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社会生活需求的区域作出的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更新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促进城市的有质量、有秩序、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所谈到的城市更新主要包括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系统等的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拆除重建。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大城市均在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建设,颁布了系列相关政策,如广东省《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关于提升“三旧”改造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粤府〔2016〕7968号)、《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深府〔2012〕1号),其中深圳市还印发了《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提出“规划期内,争取全市完成各类更新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00亿元;规划期内力争完成100个旧工业区复合式更新(指以拆除重建为主、综合整治为辅的城市更新)和旧工业区综合整治项目(指以综合整治为主,融合功能改变、加建扩建、局部拆建等方式的城市更新)” 。

           (三)城市品质成为关注焦点

           中央政府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此后的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更是明确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各地政府在这一系列理念的指导下,对城市品质的提升提出具体目标,如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宜居城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等。

           其中,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是各地治理“城市病”、开展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工作之一。截至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三批共公布了58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要在全国各市、县全面推开;2030年全国城市双修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城市向内涵集约方式的转变,建成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为达到此目标,鼓励把城市双修的项目打包,整合使用各类转移支付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行PPP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推进“双修”工作,这也为城投公司参与此类项目运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与城投企业发展的适应性

           事实上,城投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依托于城市发展,还要受其在城市治理中的责任分工的影响,因此,要因地制宜设计城投企业的发展路径,还需要构建起“城市发展指导—城市治理驱动—城投企业执行”三层架构。也就是说城投企业的发展要受到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分工体系的双重影响,若仅从城市发展出发,则缺乏城投在城市治理主体中的角色定位的支撑,难以通过合理分工,有效推进城市发展相关项目的建设;若仅从城市治理出发,则难以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在无方向把控的前提下,项目的提出无迹可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城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在新一轮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驱动层也发生了深入的变革。传统以“全能、集权”为特征的城市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在治理观念、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投企业等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开始日益凸显,与政府一起构成了新的区域治理网络,它们已经逐渐嵌入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城市发展新趋势下的城市治理模式逐渐发展成型,即城市增长联盟。联盟最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由传统的单一注重经济增长转变为了结合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和人文建设等要素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城投企业在此新城市治理网络中的角色也由过去单纯代表政府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行使融资职能,转变为拥有国资背景的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公共产品的专业化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城市资产的投资、融资和建设管理,如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产、市政公用设施等资产以及由道路、桥梁等的命名权而延伸出的无形资产,形成其发展的基础。

           三、城投企业的发展:基于城市新趋势下的价值创造分析

           城投企业的项目投资及价值创造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是否能够与城市发展匹配,是否能够与城投企业参与的分工定位相匹配。我们采用四象限法,首先对其价值创造模式进行定位,主要以城市发展成熟度与城市治理开放度为标准,将城市发展及治理与城投企业价值创造模式进行匹配,具体分为四种情况:

           一是当城市发展成熟度较低、城市治理仍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城投企业并不具备价值创造的基础,仍以传统的国资运营功能型业务为主,如城投企业对当地或周边城市的快速主干路、立交、隧道、供水气管网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此外,还有棚户区改造及异地搬迁等社会保障的城市更新项目也位列其中。

           二是当城市发展成熟度较低但城市治理模式较为开放,虽然已建立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城投企业作为核心利益主体已嵌入在体系之中,但是由于项目在投资初期不能见到效益,城投公司出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可通过与其它社会资本共同合作开发的方式,帮助项目渡过难关,在这里最好选取符合城市发展趋势且具有可经营性资源的项目,如城市更新中的旧工业区及旧城区的综合整治与更新改造。

           三是当城市发展成熟度较高,但新型的城市增长联盟并未建立时,城投企业的投资要依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基础进行合理的投资,但若项目规模较大如城市旧城区的综合整治时,在投资之前要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进行项目深入的投融资模式分析,并依项目的资金平衡方案,申请匹配适宜的可开发资源;与此同时,还可利用自身的资金及经验优势进行沿边城市或区县城市的相关项目的横向开发。

           四是当城市发展成熟度与城市治理开放度水平均较高时,部分城投企业已具备规模运作的基础,通过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可完成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各类项目及沿线周边城市相关项目的投资各类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既可从横向来看,沿城市群或都市圈内部的城市的分布情况,进行相关城市更新及城市双修类项目的投资;又可从纵向来看,进行城市内部的相关项目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