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代表委员话城市规划:以长远考虑 谋划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8-02-28 09:27点击:2370次来源:现代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创新生态链;建设产业功能区,创造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的新模式;创新城乡融合机制,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昨日,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中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热议。

      热议1

     

      着眼于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

      谋划产业布局

      “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要靠产业支撑。”市人大代表陈永认为,打造产业生态,必须着眼于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而此次总规在这方面有充分体现。

      他表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市上部署要求,特别是围绕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他提议,在打造过程中,一是始终科学绘制规划蓝图,同时持续推进产业园区配套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成都需要有更多项目落地,比如瞄准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建设一批投入产出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项目及关键配套项目;三是持续围绕引进、落地、促进等环节,实施重大项目“全链条管理”,推动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缩短建设周期,创造更快、更优的“成都速度”。

      热议2

      立足区域功能定位

      统筹布局66个产业园区

      总规提出,立足城市发展战略的区域功能定位,在全市统筹布局66个产业园区(集聚区);依托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产业功能区。在市政协委员范维看来,建设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的规划,正是在全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基础上,整合城镇空间布局、突出适欧适铁产业指向、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的一座现代产业新城。它将为成都市实施“东进”“北改”战略提供有力产业和空间支撑,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距成都18.4公里,成南、成巴、成都二绕三条高速在此形成‘钻石合围’;达成铁路、成三城际铁路、地铁38号线(规划)横穿核心区域;是成都东出门户,紧邻淮州新城、成都经开区、空港新城,区位条件优越。”范维认为,欧洲产业城应围绕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路径的思路,以发展适铁适港、出口加工、贸易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两头在外”产业聚集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园区。#p#分页标题#e#

      作为总规统筹布局全市66个产业园区中,唯一一个以军民融合发展为主要方向的产业园区,成都双流军民融合产业园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的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北斗导航、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市政协委员李德龙向记者介绍,双流区辖区内有中物院等7个军工科研院所、海威华芯等27家军民融合企业、成都芯谷等9个军民重点融合项目;同时,在全省10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中,双流区占有3席。正是基于以上优势,去年,双流区规划设立成都双流军民融合产业园,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他说,园区规划设立以来,双流区以顶层规划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综合配套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园区加速启动,加快发展。

      热议3

      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

      密切结合了我市经济民生发展实际

      “成都的城市总规,全面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其中,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了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市人大代表王力宏说。

      他表示,总规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十大重点工程”,密切结合了我市经济民生发展实际,是城乡融合发展应有之义。其中提出构建“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5大功能区—97个特色镇(街区)—3160个新型社区(林盘聚落)”的四级城乡体系;塑造新型城乡形态,加强开发建设管控,形成集约紧凑的宜居城区、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和舒朗有致的美丽乡村相互支撑,“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形态。“天府农博园、梨花溪文化旅游区,正是按此规划思路打造。新津县确立的‘城南副中心、滨江花园城’的发展目标实现后,将为我们呈现出山水掩映、精致舒缓、现代江城的城市风貌。”他说。

      他认为,总规密切结合生态环境改善与生态系统保护,充分考虑了数千年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以及本土生活传统与习俗,为成都未来描绘出“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美好画卷,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业强、村美、民富”的宏伟蓝图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现场直击——

      会场上代表委员热议

      项目现场热火朝天推进

      会场上,围绕《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中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相关内容,代表和委员们热烈讨论,建言献策。而在相关项目的实施现场一线,也有着同样火热的氛围。#p#分页标题#e#

      高新技术服务超市 系列推介会持续举行

      近期,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系列推介会科技金融专场活动在菁蓉国际广场举行,首批17家金融机构入驻,为创新企业搭建起高效资金对接平台。将科技服务摆上“货架”,创业者可按需“选购”,贯穿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整个创新要素供给生态体系。推出仅4个月,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累计为5000余家企业提供超1万次专业服务。

      位于菁蓉国际广场7号楼一层的高新产品交易展示区大厅,主要分为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经济、众创孵化、创意集市5个板块。现场共有40多块透明电子屏对其进行集中展示;透明屏幕上显示有扫码下单、视频介绍、公司介绍、现场留言等内容,可点击屏幕进行相应操作。

      建立以高新技术服务超市为代表的创新载体,我市技术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去年,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6.4万家,同比增长42%;新增科技型企业数量2万家,同比增长55%,准独角兽企业31家。

      格罗方德全球投资规模 最大生产基地加快推进

      17台塔基同时施工,4800余人奋战其间,施工人员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管理人员及时跟进现场进度、调度安排……这是记者在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看到的。“根据项目进度表,我们会科学组织、加快施工,力争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施工方项目经理朱卫军告诉记者。

      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占地面积达676亩,是格罗方德在全球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生产基地。“格罗方德Fab11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之一,将对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劲推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集群优势,除了格罗方德,这里还聚集有英特尔、戴尔、联想、德州仪器、京东方、富士康、华为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

      每天都在变化的 成都医学城产业项目

      上午9时30分至10时30分,开会强调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六大机制;上午10时30分后,对接各个在建项目业主单位,梳理园区各重大项目业主单位上班时间和施工单位春节后复工时间;下午1时至2时,梳理2018年重大项目各要素保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是春节后正式上班第一天,温江区成都医学城一个项目管理责任人黄贵军的工作实况。

      2018年至今,温江区成都医学城已签约合纵医药、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四川康宝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综合细胞库项目、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转化中心等重点项目5个,协议投资16.05亿元。拟投资100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引擎的药明康德生命健康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年内竣工;总投资11.14亿元的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三期计划将于2018年12月竣工,目前整个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度约80%……“每天都在变化,整个项目的硬件建设与招商引资都在全速推进中。”黄贵军说。#p#分页标题#e#

      金融创新 助推成都乡村振兴

      总投资1.2亿元、位于郫都区唐昌镇的汇菇源生产基地里,一座座10多层高的菌床顺着自动化流水线进入待装车区域,再由工人用叉车运送到货车上——这里是全国首家黄色金针菇工业化生产基地,日均产能达90吨,每天都会有成吨的黄色金针菇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1.4亿元。“项目能够成功,科技含量是关键,当然,投资方和地方的扶持也尤其重要。”汇菇源总经理李宗堂说,项目扩建前,就在他因为资金原因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成都农发投公司下属的农村产权收储公司大胆探索金融创新,雪中送炭向汇菇源提供了一笔农业生产设施融资租赁贷款。利用这笔资金,公司新建了二期项目。

      让李宗堂感激不已的金融创新,是成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按照这个在“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上发布的规划,通过“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成都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场外连线——

      专家学者

      热评成都新一轮总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又有哪些特点?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转变思路推动城市向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出场嘉宾:

      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海陆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可以预见,成都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枢纽交汇点,未来将更多地承载国家级甚至国际化功能。另一方面,成都地处盆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尤其是静风频率较高,大气环境压力较大。”李晓江认为,随着成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快速城镇化和规模工业化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思路,面临着越来越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因此,成都必须转变思路,以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导向,着眼高端,立足绿色,培育创新,推动城市向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为了落实上述要求,新一轮成都总规在落实国家提出的‘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同时,进一步突出成都在推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中的国际门户枢纽价值,突出成都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中的作用,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全新的战略定位,不仅有利于彰显成都的战略地位和魅力特质,更有助于推动成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p#分页标题#e#

      他表示,在促进成都功能升级的同时,还必须把握好“舍”与“得”的关系,新一轮成都总规按照“以能定业”的原则,以节能减排为前提,明确提出了全市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和控制清单,推动低端低效产业和高消耗高排放产业向外疏解,腾挪发展空间,提高空间绩效,实现低碳发展。

      长远考虑发展蓝图 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出场嘉宾: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

      成都地处盆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大气环境压力较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成都应该如何突出高端高效绿色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匡晓明表示,成都发展的核心在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城镇化为抓手,促进城市创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在后工业化时期,在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期,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力约束条件下,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成都的绿色发展需抓住“三个绿”,第一就是产业绿。首先在底线上保证产业无污染,在中线上突出现代服务业,在高线上加强创新创意产业发展。比如成都科学城,集中发展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次是环境绿,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蓝绿交织、城绿共荣。第三是交通绿,强调低碳出行。而这些,在此轮总规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以国际视野 建设“中央活力区”

      出场嘉宾: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开宇

      “此次高新区在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规的导引下,提出 ‘建设中央活力区’与‘拥江发展’的概念,正是聚焦总规中提出的‘中优’区域的特点与挑战,聚焦高新区在‘区域主导产业特色’‘创新精神培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独特定位而提出的。”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开宇表示。

      在张开宇看来,高新区首次在成都市的规划层面,正式明确提出建设“中央活力区”的概念,是设计团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展理念,善用“世界眼光与国际标准”,顺应“世界城市”建设发展趋势的适宜选择。

      他向记者介绍,“中央活力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0-2004年编制的“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其目标为应对新时期伦敦中心区在发展金融业、特色零售业、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而提出的。其核心理念为回归城市历史与文化,再造城市活力。让城市的中坚力量重新汇聚到城市区域,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的生产、生活与休闲、交流环境。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城市,如纽约、巴黎、上海、深圳都在借鉴这个概念。#p#分页标题#e#

      张开宇认为,“拥江发展”概念的提出,就是改变以往以行政辖区为核心、以实体产业经济发展为核心的营城理念,从“以江为界”变为“以江为轴”,重塑南区经济地理。“‘拥江’发展就是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锦江的生态要素、文化要素,强化锦江与高新南区在全方位、多时空的多项联系。”张开宇表示,“拥江发展”同时也是借助高新区“中央活力区”的打造,带动武侯、锦江等周边区域的“缝合发展”,让整个大区域“活跃”起来,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袁弘 宋妍妍 李霞 常斐 王雪钰 田程晨

      原标题: 以长远考虑 谋划城市发展方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