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雾霾“锁城”——“会呼吸的痛”何解?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1-07 15:04点击:566次来源:新华网

    环保部:从“车—油—路”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机动车排放污染

        环保部2012年12月5日公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从“车—油—路”等方面入手,采取探索调控大型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或出行量、继续提升新车排放控制水平等综合措施治理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问题。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在环保部5日举行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机动车在为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突出问题,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直接威胁到了群众健康。

        他表示,针对机动车排放对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规划全面系统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主要将从“车—油—路”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一是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探索调控大型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或出行量,努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是推行车用燃料升级。抓紧颁布实施第四、第五阶段车用油品标准,争取尽早供应,以改善车用油品升级相对滞后的状况。2013年底前全面供应国Ⅳ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国Ⅳ车用柴油。

        三是继续提升新车排放控制水平。全面落实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执行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从新车源头控制污染排放。

        四是着力抓好高排放“黄标车”淘汰工作。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基本淘汰辖区内所有黄标车辆。

        五是强化车辆环保监管。切实加大对新生产机动车的检查力度,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

     

    “借我一双慧眼吧!”——气象专家详解雾霾天气成因及趋势

        从前天开始,京津、河北、河南、江苏等地都笼罩在雾霾中,能见度低,污染程度高。中央气象台1月13日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13日上述地区还将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借我一双慧眼吧!”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感叹,想在雾中把城市看清,更想明白雾霾原因所在。为何出现如此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还将持续多久?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气象学便称其为雾。

        他说,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

        针对北京、华北等地的具体气象条件,在较低的温度影响下,当近地面暖而湿的南风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形成雾。

        马学款说:“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大雾本身呈现一种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会出现同一城市雾霾程度不同。

        “以北京为例,南部的雾平流到城区,造成城区能见度下降。而北面由于地势较高,出现雾霾的概率较城区少。”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至五天,我国冷空气活动势力比较弱,中东部地区仍然处于雾的多发期。

        “不过这些地区的大雾天气是间歇性的。14日至15日,北方有一股冷空气活动,部分地区雾霾天气也会有所减弱。整个1月中旬,中东部的雾天相对多一点,其中高发地区是华北平原、黄淮地区和四川盆地。”马学款说。

        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气象专家提醒居民需适当防护,尽量减少室外暴露的时间,减少开窗,长时间在室外需要佩戴口罩。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也要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我国多地遭遇“雾染” “会呼吸的痛”何解

        近日,我国多地出现了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多位专家认为,污染源排放强度大、天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等因素是造成此次雾霾天气的“元凶”。他们表示,要缓解民众“会呼吸的痛”,除了发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日报之外,还应加大对排污情况的监管,尤其需要在能源结构多样化、汽车尾气治理等方面积极作为。

        我国多地雾霾“锁城” 空气重度污染

        这几天,山东出现了雾霾天气,不少城市空气重度污染。记者在山东济南看到,整个城市一片灰蒙蒙,能见度不足千米,空气中还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济南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发布平台的数据显示,1月14日9时,15个监测点位24小时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中,14个为严重污染,1个为轻度污染。

        山东省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发布平台的数据显示,全省17市中,没有一个地市能够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气标准,连空气质量最好的威海市,能见度也仅为7.1千米,与以往动辄几十千米的能见度相去甚远。

        不仅在济南,北京、天津、河南等地也遭遇雾霾“锁城”,空气质量堪忧。在北京中关村经销电脑的王海林告诉记者,雾霾天气已经持续了好几天,能见度很差,连几百米外的建筑物都看不清楚,呼吸起来甚至有一种“痛感”,只能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灾”。

        多位气象专家认为,这次雾霾天气以平流雾为主,时间长、范围大,并且今后几天仍将持续。

        中央气象台14日上午也继续发布雾霾黄色预警,预计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中西部、辽东半岛、苏皖大部、浙江中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大部、湖南中南部、湖北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云南南部、贵州东南部以及广西中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污染重”、“扩散难”致雾霾弥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博士涂锴告诉记者,污染源排放强度大是造成这次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原生排放的PM10主要来自工业、居民化石燃料燃烧和电厂排放,其中工业排放占比超过60%,居民化石燃料燃烧超过20%,电厂约为12%。

        “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硫,经过光化学反应转化为硫酸盐,是此次污浊空气的‘元凶’。”涂锴说,根据1月连续的观测结果分析,11日大气PM2.5中的硫酸盐比污染没有超标的同期上升了25倍,整个PM2.5最高值瞬时值达到800微克/立方米(小时平均500微克/立方米),比7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值高出10倍。

        除此之外,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过程和气象条件,也使得此次的雾霾迟迟难以散去。多位气象专家认为,华北、山东及河南等地近地面大气非常稳定,风速小,严重阻碍了空气的水平流通。加上空气湿度大,逆温层厚,进一步阻碍了空气垂直方向的对流输送。

        “污染物‘横竖’都散不出去,导致了局地和区域污染物的迅速积累,造成空气污染严重。”涂锴说,“本次严重大气灰霾污染过程还将继续持续,直到一次显著的天气过程带来显著的降水或降雪,否则我们只能‘宅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王亦楠认为,此次的空气质量问题反映出了国家对于传统能源高度依赖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大气污染、冬季取暖都与民生休戚相关,这对于能源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空气质量要“监测”更要“监管”

        专家认为,要想回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除了发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日报之外,应加大对排污情况的监管,尤其需要在能源结构多样化、汽车尾气治理等方面积极作为。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在空气质量监测、实时发布上有所进步,如何用好监测数据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监管,还需要做出更多、更积极的努力。

        “下一步可以考虑对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企业也进行监测和发布,明确违规排污的标准和处罚力度,以便于公众对企业形成社会监督,施加舆论压力,‘倒逼’企业减排。”马军说。

        “目前,山东已经在全省144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了PM2.5的监测,等到有了国家统一标准,老百姓所期望的‘空气质量预报’也将有可能实现。”山东省环境监控与信息中心科长曲凯认为,对空气质量敏感的人群,可以结合当天的空气质量监测实况和次日的天气预报综合判断。

        还有专家提出,推进能源多样化,积极为能源结构调整做准备。“在适宜地区推行燃煤小火电‘绿色转型’政策,是当前技术上切实可行,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良方。”王亦楠告诉记者,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可以显著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在国外已成为生物质能利用的主流技术,对于容量大于3万千瓦的燃煤小火电,掺烧生物质是最优改造方案。

        城市扬尘和汽车尾气也是未来的治理重点。多位专家提出,开发利用诸如天然气等新能源,与石油相比,排碳量能够降低28%。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和汽车数量,提升车用燃油品质,降低车辆能耗。


    “十面霾伏”,我们如何突围?

        连日来,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很多城市被雾霾所笼罩,导致群众深恶痛绝的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局面持续出现,连有着“城市氧吧”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森林公园都未能幸免。面对“十面霾伏”,质疑、吐槽的大有人在,但问题终究还是需要解决,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突围?

        “十面霾伏”惹人恼

        新年过后,上班族迎来了史上最长的上班时段,很多人坚持了8天的工作日后本来想利用周末放松一下,但是并未能如愿。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持续雾霾天气。

        长春白领刘女士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长春的空气一直很好,生活在这座城市很幸福。但是,这次雾霾天气真的是突如其来,让大家防不胜防,本来好好的周末放松计划都泡汤了。”

        本周末,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长春、郑州到珠三角,PM2.5纷纷“爆表”,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

        1月14日14时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十个监测站数据显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353,长春市包括地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净月潭监测站在内的10处监测站为六级严重污染。新国标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每立方米75微克,PM2.5(24小时滑动)均超过302.8微克/立方米,均为严重污染级别。

        一些网友甚至调侃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烟酒能够特供,空气能特供吗?”

        面对公众对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的不满,一些地方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12日,北京市13个政府职能部门及各区县政府共同落实《北京市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并呼吁全民参与。

        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雾霾天气,除北京外,很多城市更多的是束手无策,并没有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以石家庄为例,13日,石家庄市政府才召开石家庄市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方案研讨会。截至记者发稿时,长春市也同样没有启动任何应对方案。

        信息发布效果不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网络上议论得沸沸扬扬,但是对于很多普通市民来讲,PM2.5是什么,有什么用,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依旧不是那么明朗。

        在长春市的文化广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户外场所,户外活动依旧有很多人参加。询问关于这几天的空气质量,一些老年人根本不知道最近新启用的新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管它什么PM2.5、PM10的,外面空气好不好,大家都能感受到。就算空气不好,户外走走总比在家里憋着好吧。”一位晨练的大爷说。

        一些市民告诉记者,虽然听说环保部门开始实时发布空气质量动态监测数据,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查询,就算查询了也看不懂相关数据。“要是有关部门能像电视台天气预报那样解说一下空气污染注意事项,发布一些大家都能采取的措施就好了。总之,不能只发布有关信息不去考虑效果如何。”

        刘女士表示,一些年轻人能够很便利地通过网络或者智能手机查到相关的数据和注意事项,但是自己身边的大部分人还是依靠自己的感觉来体验空气质量。“政府预警多少人收到暂且不说,政府究竟如何应对我们也不得而知。”

        齐心协力来突围

        专家认为,当前情况下,一下子解决PM2.5超标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也不能没有任何作为,需要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城市环境改善,而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丁四保教授表示,PM2.5超标有多重因素,这些天的雾霾天气与天气系统有很大关系,但是PM2.5的“罪魁祸首”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等也脱离不了干系。“在天气系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仅仅靠政府应急措施显然不能彻底解决,大家吐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丁四保表示,短期来看,要想让治理PM2.5的行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首先就是必须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产生的PM2.5。在这个过程中,要掌握三个“度”。一是各大城市应该继续控制汽车数量增长速度,直接减少尾气排放数量;二是加大采用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投入力度,推广清洁能源汽车;三是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构建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

        专家介绍说,目前国内对汽车增长采取限制的做法有三种,各个城市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是北京的机动车牌照摇号;二是上海的牌照拍卖;三是香港的高用车成本制度。

        此外,丁四保还建议,政府首先应该作出表率,进一步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公务车使用频率。同时,在政府加大预警频率和丰富发布手段的同时,公众也需要在治理PM2.5超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公众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自身做起低碳出行。

        还有专家认为,长远来看,这样的雾霾天气或将越来越频繁,中央政府应该督促各地认真执行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地方采取问责,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雾霾天气“催促”中国清洁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

        位于中国西南山区的贵州省贵阳市1月14日宣布,市公交公司率先全面实现车用燃料清洁化,贵阳成为中国目前使用液化天然气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

        通过燃油改燃气等,贵阳街头再也见不到“尾冒黑烟”的公交车,3200余辆公交、出租车每年可减排尾气污染物1万吨左右,人均污染物减排量达60%以上。

        同时,北京、重庆、南京等地也在积极推进公交车燃料清洁化。这表明,持续笼罩的雾霾天气、难以为继的生态环境,正在“倒逼”中国各地的城市管理者从点滴做起,同时“催促”清洁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

        专家解释称,持续雾霾天气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近年来急剧增长。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

        同时,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又遭遇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较窄等诸多瓶颈。早在1999年,中国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纲要时,就提出大力推广车辆燃料清洁化的意见。2006年,中央政府又选择了长沙、海口、乌鲁木齐等城市,作为国家“863”计划《液化天然气城市公交车示范》项目城市。

        贵阳市公交公司也于2007年增补为示范项目单位。“一辆大公交车的尾气排放量相当于5至7辆小汽车的排放量,同时载客量是小汽车的10至20倍。”贵阳市公交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胡翔成认为,从公交车入手改革相当有必要。

        贵阳市公交系统“油改气”取得明显成效后,中国国家科技部号召全国各大城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目前已有北京、甘肃、深圳等多个省份和城市前往贵阳“取经”。据了解,北京市公交集团2013年将更新购置LNG清洁能源空调车3100余辆,南京公交也将在三年内更新近1000多辆LNG公交车……

        同时,各项清洁能源的使用也在中国各地加速推进。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的领先者,水电装机容量达2.4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6300万千瓦。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也达到了700万千瓦。此外,中国还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技术设备的主要制造者。

        而2013年的首场雾霾,再次敲响环保“警钟”,将催促中国各地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在1月13日至14日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宣布,中国计划于今年加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同所有国家一起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但有专家建议,还需制定更多引导、扶持政策,如拓展清洁能源筹资渠道、加大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发展延伸产业和服务等,使清洁能源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迅速发展;同时号召全民行动,从身边事做起,如选择公交出行、践行低碳生活等,让清洁能源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