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十周年座谈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3-07-24 14:45点击:4464次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7月21日,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与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共同主办,以“践行嘱托 十年奋进”为主题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十周年座谈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1.png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21日在武汉阳逻港视察并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代表着党中央吹响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号角,并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自此发轫。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三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开展重要讲话,全面设计了长江经济带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蓝图与科学路径。三次讲话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发展,不断指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方向。三次讲话精神都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并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线一以贯之。在三次讲话精神中,长江经济带的定位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到“国家发展全局重大战略”,从“生力军”到“主力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不断提升。三次讲话精神从五个“把”到五个“关系”再到五个“要”,内容逐步叠加、工作全面推进,不断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浩指出,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突出,表现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号角首次在武汉阳逻港吹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蓝图在武汉座谈会上全面绘就。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十年来,武汉长江航运优势不断增强,长江大保护不断深入推进、武汉长江总部优势日益凸显。未来,在新发展格局中,武汉国有企业可发挥 “压舱石”“顶梁柱”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武汉市及其辐射区域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优势,通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要素集聚全、流通效率高、业态模式新、聚合能力强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未来,武汉在“3060”双碳目标下,可把创新策源与绿色低碳相融合,在国家科创中心承担起“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技术策源地和产业承载地的使命,精心塑造“世界碳谷”新名片,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双向通道,激发绿色增长的强大动能。未来,武汉应勇当先锋,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在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新名片,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将武汉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生态名城,力争成为引领全球环境治理的“典范城市”。

      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会会长、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原港航局局长王阳红总结了十年来湖北省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打造黄金水道取得的六大丰硕成果:一是航道大提升,全省1000吨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2090公里,为2013年1337公里的1.6倍,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全国内河第二;二是港口大整合,湖北港口整合由区域整合迈向全域整合,由运营联合迈向资产整合,组建了湖北港口集团,实现了港航资产规模翻番、港口吞吐能力翻番;三是江海大联运,10年来,湖北先后开辟武汉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武汉到日韩和俄罗斯近洋直航等一系列品牌航线;并通过内支线与国际航线连接,实现了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四是铁水大联运,湖北已实现所有主要港口铁水联运的目标,目前共创建8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五是岸线大整治,通过从2015年开展长江岸线码头整治雷霆行动,小散乱码头得到全面清理,长江两岸呈现“岸上见江、江上见滩、滩上见绿”的美好图景;六是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实现全覆盖,全省1200总吨以上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率已超80%。船舶污染防治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未来要抢抓机遇,突破瓶颈,进一步畅通长江经济带陆海通道,大力推动三峡大坝两级船闸与荆汉运河的前期工作与研究,加快构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的综合立体运输交通体系,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就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发表深刻见解,指出创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弘扬发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更是培育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核心支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必须深入考虑武汉与文化发展的动力之变、枢纽之变、空间功能之变。同时,樊志宏还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区重点领域的功能定位、规划体系及发展思路作出详细划分与解读。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理事、长江科学院副总工谭德宝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一是社会经济发展要加快转型,重新谱写生态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二是在流域方面要协调联动,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三是提升发展水平,部署对外开放制高点,四是发挥数字化创新发展引领的优势,五是发展山水任城和谐的融合发展模式。同时,谭总工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数字经济相结合,提出“长江数字经济带”建设的议题与构想,指出:要做好场景数字经济带总体的战略规划,纲举目张布局谋篇;锚定长江数字经济带已经形成的产业链条与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长江流域发展数字新基建的基础与优势;推动“东数西算”在长江经济带实现,优化产业布局;结合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拓展数字经济形态的服务模式;发挥湖北省在数字经济上的先发优势与强大的驱动力,建立长江数字经济带新高地,引领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长江航运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彭东方针对十年来长江航运建设发展状况作了总结。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以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和岷江、嘉陵江等支流为主脉,干支衔接、局部成网的总体格局,港口集约化、专业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和安全发展效果显著,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长江航务管理局提出,未来要将长江干线航运打造成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发展“一个主题、四个发展、五个保障”总体思路与“131”智慧长江建设路径,即:构建1个体系——长江航运信用管理体系,打造3个平台——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综合保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规范1个市场——建设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

      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王利民从推动社会化参与的角度介绍了开展长江大保护的多元路径。聚焦拯救长江旗舰物种及其生态系统、渔民替代生计探索、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政策研究与倡导四个议题,以搭建行业平台、发起成立更多社会组织与发起集群性品牌项目三个方式全力推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长江生态保护工作。以基金会打造的多项成功案例作为典型,提供“培育社会组织,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判别一个生态问题,设计多方/跨界参与机制;多种渠道,支持环保领域的项目筹款;从小流域层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四项经验总结。作者: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