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中国城市群建设目标公布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1-05-26 10:21点击:3526次来源:网易
           在2021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

            “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中国的城市群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并“快马加鞭”。

           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是三大先发城市群,占到了近四成的国民经济总量。

           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已经是非常厉害的城市群了。

           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也有了最新定义——京津雄滨。

           但是它与长三角、粤港澳是不同的发展逻辑,究竟会怎么做的呢?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说清楚这个问题。

           城市群,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

           全世界已形成六大城市群:北美五大湖、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中国长三角。

           很多发展规律极其相似,可以参照“他山之石”。

           比如纽约城市群,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标杆。

           纽约城市群,跨越了美国东北部的10个州。

           拥有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座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

           “多心多核”是它最大的特征,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

    中国城市群建设目标公布

           纽约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

           以27个城市为中心区域,通过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带来都市圈效益最大化。

           纽约城市群是城市间分工协作的典范,与长三角城市群非常相似。

           粤港澳城市群发展的方向,可以对标旧金山城市群。

           旧金山城市群,是典型的新兴产业带动的湾区城市群。

           如果说纽约是资本投入的成果的话,那么旧金山就是技术升级的代表。

           借着Apple、Google、Facebook等一批世界级互联网公司,旧金山城市群以最小的湾区面积实现了最高的人均GDP。

           “多心多核”所造成的“群星核”,是旧金山城市群的特色。

           在国内三大经济区内,粤港澳一直作为技术和创新发展的最前沿,并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一批创新型科技类企业。

           接下来,它的发展路径,将与旧金山城市群“异曲同工”。

    中国城市群建设目标公布

           旧金山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呢?

           可以参照东京城市群的发展路径。

           人口密度高达北京5倍之多的东京,城市群发展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东京城市群是指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100km范围内,由东京都及其临近的茨城、枥木、群马等7个县组成的区域。

           总面积36436平方公里,人口4285万人,与京津冀城市群的面积、人口规模相仿。

    中国城市群建设目标公布

           东京城市群

           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横须贺港和木更津港全都处于东京湾之内。

           京津冀湾区内,有天津港、秦皇岛港等国际港湾。

           此外,在建设初期,京津冀城市群与东京城市群,均为首都高度集中化的状态。

           种种维度极其相似,包括东京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也是政府全程参与。

           因此,看到如今东京湾城市群的辉煌,就可以预测京津冀城市群的未来。

           东京城市群,是如何破局从一个交通闭塞的城市,发展成为拥有全球最复杂、最密集、运输流量最高的运输系统,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铁首位的国家都市呢?

           原因有很多,最核心的一点是:

           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但依旧围绕首都,不超越首都。

           这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格局太像了。

           也就是说,产业整合和生产力的布局“多点开花”。

           东京城市群内,千叶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

           最终,这里集中了全国企业和就业人数的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

           “多心多核”,是城市群成功的“必经之路”。

     

      不仅东京城市群,纽约、旧金山也如此。

           受世人瞩目的往往是几大拥有体量、资源、能力显著优势的核心城市,它们是带动区域发展当仁不让的发动机。

           因此,“多心多核”的发展路径,同样适用于京津冀城市群,也是下一步的建设重点。

           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天津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滨城”概念。

           将城市分为两大阵营——津城与滨城。

           平起平坐,同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若对接首都的产业进行转移,滨城依靠自身强大的港口属性,以及多年来的工业基底,完全具备较强的承接能力。

           因此,滨城已处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第一梯队,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中国城市群建设目标公布

           接下来,将形成“北京-天津-雄安-滨城”的“多心多核”模式。

           也就是——京津雄滨!

           尤其是“北京-雄安-滨城”经济发展三角规划,将形成东京横滨及千叶级别的核心经济带。

           这就是建设滨城的重大意义。

           与其说是建设滨城,倒不如说是重启滨城。

           滨海新区有过高光、有过低沉,但骨架在,底盘在,如今正式迎来新契机。

           重启的第一枪,在中心商务区打响。

           天津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

           精准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清单,推动央企和龙头企业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及新兴业态项目向滨城集聚。

           要盘活于家堡、响螺湾等空置楼宇和闲置土地,加快项目集聚,打造城市核心区。

           中心商务区,这是滨城的主中心,也是要重点发力的地方。

    中国城市群建设目标公布

           滨城中心商务区于家堡

           滨城中心商务区,早已经历了建设期。

           滨海高铁站已投入使用,是目前世界最大、最深的全地下高铁站房、全球首例单层大跨度网壳穹顶钢结构工程。

           文化中心、紫云公园、全球购商业中心、茱莉亚音乐学院……已经全部落地。

           地铁B1线,以及津滨线都将在滨海高铁站交汇。

    现在的中心商务区,龙骨已搭建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是什么?

           产业进驻是其一,其二是需要一张城市名片,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滨城。

           城市群的建设,是接下来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虽然地域不同,但发展逻辑都是相同的。

           未来15年,无论是空间布局、产业还是人口,“京津雄滨”才是未来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