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发展核心城市周边特色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0-12-15 09:35点击:2617次来源:光明网
           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都市圈承载着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能力强的城市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职能,核心城市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有助于高端要素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交通和基建协同发展。都市圈着眼于核心城市与周边溢出区域的协调发展,都市圈的一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集聚可以由此分散到近郊、远郊以及周边城市,核心城市以规模化、同质化、高层次的资源聚集支撑各类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能推进特色小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更能够将过剩产能从大城市引入有市场需求的特色小镇,并提升本地的经济活力,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都市圈内路网、高铁、航空基础设施就成为核心城市能级提升、经济圈梯度辐射的重要支撑。完善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特色小镇接受核心城市经济辐射的前提条件,环境宜人、基础设施完善可以促使核心城市人口聚焦和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区域内资源共享、商业市场流通、产业族群升级,对人口和产业具有极大的虹吸作用。而且都市圈内各节点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辐射的经济圈范围就会越大,区域内要素流动更活跃,梯度渗透影响力更大,对外连接程度更高。而特色小镇作为核心城市辐射外溢圈层内的微中心,之所以能够得到核心城市溢出的产业和人口资源,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与核心城市相连接的交通互联网络以激活地方资源是其最重要的助力。特色小镇的建设也必须注重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大力推广服务设施和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将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或者说都市圈的打造必须提升交通网络的服务保障能力,“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筑功能一体、空间融合的城乡体系”,这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契机。

           产业体系协同发展。以特色产业引领的特色小镇成为城市高端要素扩散并重新组合而成的新空间,它使得都市圈内产业版图更加清晰。都市圈是核心城市发展的升级版,是中国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都市圈内核心城市都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对传统的中低端制造业、服务业形成挤出效应,给环中心区域特别是有产业基础的特色小镇带来发展新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产业之间的壁垒正在消失,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让综合性发展成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的需求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为原本市场上单一的产品开拓了新的需求空间。那么产业的高端化发展要“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点明了都市圈内包括特色小镇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产业融合。特色小镇推动产业融合的作用源于其本身是以产业为核心。成功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大多以产业集聚为依托,靠近核心城市,立足于原有产业,营造营商环境,培育竞争性企业,而后吸引与该产业相关的合作商、供应商和相关机构,在建设之初为产业融合打下基础,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产业融合,利用产业融合为特色产业赋能,进而挖掘出“产业+地域”的竞争优势。

           建立都市圈内合理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理想的都市圈是一个在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整体结构上具有合理体系,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发展综合体。特色鲜明、分工明确、彼此互补是良好都市圈的标配,避免“同质化”是都市圈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而“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的指导方针,要求核心城市以规模化、同质化、高层次的资源聚集支撑各类特色小镇的发展,特色小镇又以快速的发展反过来推动核心城市资源质量和数量的提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城市和特色小镇最优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