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洞见未来·融创乡村”为主题的这个大会,其目标是“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此次大会集聚了国内外产、学、研、金、社、媒等领域精英,共同研判中国乡村未来发展趋势,交流分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最新观点,遴选推广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样板案例,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有机融合。
作为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的全球性会议,本次大会在人数规模、来宾层级、会议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高端性、引领性和前瞻性。
嘉兴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11月12日下午,统筹城乡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嘉兴举行。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洪远,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委员顾益康,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先后作了主题发言。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在研讨会致辞中指出,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专程在嘉兴蹲点调研4天,指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16年来,嘉兴始终牢记这一嘱托,坚定不移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具有嘉兴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所有县(市、区)都进入“2020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榜单前四十位。放眼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均等,改革活力更加强劲,产业发展更加高效。当前的嘉兴,已经成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成为富庶均衡发展的先行地。
张兵指出,嘉兴将认真学习吸收各位领导和嘉宾的真知灼见,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有力抓手,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建设世界级的诗画江南,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努力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的嘉兴样板、贡献更多的嘉兴经验。
城乡发展的嘉兴特点
此次大会,让与会者“明白”了,过去16年来,嘉兴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
一是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6年居浙江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1.66:1,是浙江乃至全国最均衡的地方。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平均达到240万元,每个村都超过100万元。
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网络、供电、供水、供网实现城乡一体,农村公路密度居浙江第一,嘉兴所有镇(街道)15分钟均可上高速。
三是公共服务更加均等。率先在全国实现“村村通公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满堂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图书馆和文化馆城乡总分馆模式、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成为浙江、全国的样板。
四是改革活力更加强劲。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促进农村产权市场化流转。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创新发展“新仓经验”,率先建立农合联组织体系。首创“飞地抱团”模式,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五是产业发展更加高效。首创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广陈经验”,实现农发区县(市、区)全覆盖,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农业企业研究院和科技研发中心96家,让嘉兴全市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嘉兴有最好的生态和条件
“2020全球乡村产业生态大会”主峰会上,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宏芳说,发展乡村产业,嘉兴有最好的生态和条件,理由有这么几条:第一,嘉兴正担其责。这个“责”就是嘉兴理应担当起乡村产业发展的使命责任。嘉兴已经成为全国城乡融合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嘉兴作为党的诞生地,应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生态产业、挖掘乡村市场潜力上,体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嘉兴正当其时。这个“时”就是嘉兴完全具备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成熟时机。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强,区位交通好、人才资源足、营商环境优等方面,特别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嘉兴这些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最有条件为长三角都市区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样板地。
第三,嘉兴正逢其机。这个“机”就是嘉兴已经拥有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去年12月,嘉兴全域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因此,他们把秀洲区作为先行试点,争取用3—5年时间,打造出“比肩欧美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村示范。
第四,嘉兴正呈其势。这个“势”就是嘉兴正在呈现出乡村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他们搭建了高能级的园区平台,准备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引入了国际化的合作资源,与荷兰、以色列、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引进了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等一批高端项目,正在走出一条国际合作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