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山市:护好“绿水青山”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20-01-13 17:23点击:1945次来源:中山日报

    中山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很早就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早在2005年就设立了200多平方公里的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占全市总面积的1/9,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荣誉,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保障。当前,中山要重振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四小虎”雄风,实现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是关键一环,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两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落实赖泽华书记讲话精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三大攻坚战,以“闻风而动,未闻风也要动”的作风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

    一、立足当前形势,全面领会落实重振虎威的要求

    当前,中山吹响了重振虎威的号角,推动高质量崛起,毫无疑问,一定是以绿色发展为前提的高质量崛起。市委书记赖泽华到市生态环境局调研时明确要求,要坚决做到“三个绝不”——绝不以透支资源来换取一时的效益,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繁荣,绝不以牺牲老百姓健康和子孙后代福祉来换取一时的政绩。市生态环境局将不折不扣落实好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子扛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注重防治结合、点面结合、内外结合,全力以赴抓问题补短板,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实现绿富同兴、绿富同惠、绿富同享。

    二、凝聚多方力量,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组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关单位和各镇区主要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蓝天保卫战工作指挥群,及时调度各项工作信息和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即时反馈我市大气污染工作进度和成效。各相关部门镇区协同作战,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加大锅炉和炉窑治理,加快推进“油改水”实施,推进VOCs“共性工厂”建设,加强减排工作对臭氧污染控制成效的评估,健全“片警+巡警+特警”三警协同的大气环境监管体系,提升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根据我市三个国控监测点周边情况,制定专门交通疏导方案保障站点周边交通畅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强化施工工地扬尘治理,依法查处未落实“6个100%”防治要求的施工工地、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确保物料运输车辆遮盖封闭,严查道路遗撒和乱倾乱倒行为等。

    二是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战。定期公布各镇区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以问题导向部署相关工作,推进镇区政府采取措施及时改善水质;加快“一张网、一张图、一中心、一平台”防控一体的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完成全部259个自动监测站的安装工作,构建三警合一的监管体系;引入高光谱无人机、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摸清我市入河排污口状况,与市水务、住建部门加强沟通联动,抓好非法和设置不合理排污口清理整顿,加快推进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建设;压实河长责任,落实河长制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从“河长制”到“河长治”转变。

    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尽快摸清土壤污染底数,计划在2020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为下一步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积极推动配合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我市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治理与修复等任务目标;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管理,会同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专家库,研究制定评审流程规范和技术指南;全力推进我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解决处置能力不足问题,继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坚决遏制固体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利用和处理处置。

    三、聚焦突出问题,切实用心解决生态环境的短板

    针对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以及工业聚集园区等重点难点的环境问题,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全面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清理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对村居等基层工业厂房出租的管理,从源头严控“散乱污”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核实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单,查清违法事实,提出整改建议;推进落实前山河流域交叉执法和镇区联动监管,严厉打击前山河流域涉水企业的非法排污行为;继续开展环保督察整改,启动交办案件现场后督查,在职责边界、责任清单明确的前提下,尽快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与奖惩机制,进一步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导向作用,强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抓环保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

    四、加大改革力度,有效激发提升管理水平的高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出台告知承诺制制度,加快项目环评审批进度;以监管促规范,以服务促发展,加强日常执法检查与企业的常态化互动交流,积极探索实施包容审慎执法和尽职免责制度,减少环境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和干扰;依托在线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优化非现场检查方式,精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推进“2020-2025”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深入宣传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政策,正面报道企业生态环境治理先进典型案例,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生态环境治理社会责任;深入挖掘和培养生态环境系统优秀人才,选派年轻优秀干部到“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扶贫协作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做好环保人才教育培训,为中山实现“绿富同兴、绿富同惠、绿富同享”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作者系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