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大青山环境治理到打造绿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新城区积极探索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建设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在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气温日益升高,大青山脚下的万亩草场又恢复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眼望去,尽是绿色。
“去年就听说呼和浩特市有一个‘城中草原’,今年就带孩子来看看,真的是非常美啊!来到呼和浩特市就觉得空气很好,天是蓝蓝的,离市区这么近就有一大片草原,山上也是郁郁葱葱的,这是在郑州看不到的景色。”来自郑州的游客吴越对呼和塔拉草原景色连声赞叹。
青草相伴、绿树环绕,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发展以来,“绿色经济”成为新城区发展新优势。
2016年新城区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称号,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评估验收。这些成绩是近年来新城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印证。
新城区甲兰板村创建的“千亩生态休闲果园”,将果园打造成集现代生态林果示范、林果业科学研究、品牌果品生产、科普教育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果园,用农业科技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此外,新城区讨思浩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铺窑村的雪菊采摘基地、大窑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地域生态优势,新城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着力从改善环境、恢复生态、推动转型、带动发展和形成引领等方面树立多维度视角,切实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相互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城区利用大青山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在筑牢首府生态屏障的同时,巧打“生态”牌,把生态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积极培育休闲旅游产业,为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助力。
大青山脚下的水磨村,依靠原生态自然风光,大力打造水磨民俗文化村,并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日渐红火的旅游业给全村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依靠着秀水青山火爆于网络的恼包村,已接待游客上亿人次。
野马图村、讨思浩村、生盖营村,依托大青山前坡的生态建设,新城区从顶层设计上厚植生态文明基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刘清羽 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