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中国农村供水和环境卫生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4-09-17 14:08点击:603次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一、研究背景
    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是众所周知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MDG)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诸多国际组织认同和强调的全球公共产品( GPGS ), 并且改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已被各国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环境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已被广泛认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旨在评价环境卫生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和环境卫生覆盖率低的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但供给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且随着水和环境卫生工作不断推进,又出现了维护成本上升等新问题。
    二、研究目标
    建立指导中国供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项目开展的科学证据,支持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进步,支持国家政策与指导方针建立,宣传推动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投资等。
    三、研究内容
    1、从文献综述入手,为研究环境卫生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奠定理论基础
    2、描述中国农村供水和环境卫生现状,进一步确立环境卫生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
    3、对环境卫生改善对政治、经济、社会、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定性的总结;
    4、展开对陕西省水和环境卫生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的实证研究;
    5、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对水和环境卫生服务供给可及性、使用可持续性、目标人群公平性、服务提供的预期效果、公众的需求意愿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四、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等获取数据,并依据定量分析方法(数据描述和统计、非参数检验方法、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疾病流行水平估算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PEST分析矩阵法、支付意愿方法CVM整理和分析定性、定量资料
    五、主要发现和结论
    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水和环境卫生,在改善过程中不仅能直接减少与水有关的疾病、减少劳动交易时间,还能有效转变农民的健康认知,促进农民公共参与。
    水和环境卫生改善成为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其经济与社会意义在强调关注民生的背景下日渐凸显。为了适应现实供水和环境卫生建设的挑战,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农村水和环境卫生不仅是单纯的成本支出,而是经济促进的重要组成;不是单纯的慈善活动,而是发展福利的必由路径;不是单纯的健康促进,而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不是单纯的公共卫生工作,而是瞄准型减轻贫困战略的重要工具。水和环境卫生服务应以需求为导向,强调效率和公平性,使其更好地发展。
    六、政策建议
    水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兴起和推进,与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密不可分,在新农村建设及新医改推进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推动我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情况的改善,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投入,进一步推进农村水和环境卫生工作
    应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财政支出重点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倾斜,同时完善农村水和环境卫生投融资机制。各有关部门应加强联动效应,鼓励社会、机关、事业单位的对口扶持, 引导群众自筹、集体筹资以及受益者的投入。此外,应优化农村水和环境卫生服务管理体制, 切实保障农村水和环境卫生工程质量和防病效果。
    2创新理念,提高认识,转变意识
    理念创新上,应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重视公共物品供给理念的创新,实现水和环境卫生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及市场化。目标创新上,由追求安全饮用水及卫生厕所普及率转变为以满足农村居民需求。观念创新上,引导农民提高意识,转变观念,由农村居民“被动执行”到“主要参与”。
    3、民主参与决策,满足农民需求
    考虑各地区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制订方案。从农民日常需求出发,做到改水改厕项目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听取民众的意见,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面向未来,适应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
    4、规范项目管理,注重项目质量
    充分评估从建造运营成本、使用寿命及效果,将决策、运营和维护等环节纳入管理环节,实现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成本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