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它们差点进了皇宫
楚天都市报 记者伍迪通讯员连红孙夏
昨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的“浮梁翠色——江西省元明青花瓷展”上,陈列了一批“差一点入宫”的由碎片拼成的景德镇青花瓷。
昨日,展厅里人头攒动,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件名为斗彩鸳鸯莲池纹盘的文物。就是它,改写了斗彩的历史。
“过去人们认为斗彩是成化年间诞生的。”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江建新介绍,直到考古人员在景德镇御窑厂出土了这件斗彩鸳鸯莲池纹盘,人们才知道宣德年间就有斗彩,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斗彩瓷器。
展厅里的文物为何多数都有裂痕,一件件被修复成现在的模样?
江建新介绍,展出的文物,有些是当年的瑕疵品,有些是当时的试验品,还有一些是多余的,比如皇帝要两件瓷瓶,御窑厂生产了10件,剩下的8件就得全部砸碎,因为御用瓷器不允许流入民间,只能毁掉。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为配合市政建设,对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进行十多次考古发掘,先后发现元官窑及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遗存多处,清理出大量官窑瓷片,并像做拼图一样,将它们拼成了现在的模样。
从修复品中,观众可以看到,有的瓷器微有瑕疵便被淘汰,有的却是完美无缺便被摧毁,足见当时官窑产品拣选之严和管理之严。
本次展览,还使用了新的展览技术——魔幻显示屏互动展柜。展柜中陈列着青花莲托八宝纹僧帽壶,其中一面玻璃上,用视频和声音显示着展品的详细资料。省博陈列部主任王纪潮介绍,该馆经常在临时展览中使用新技术进行试验,这些技术今后有可能在省博大规模采用。
展品中,还有极为罕见的元代淡描青花龙纹盘,有元青花风格的洪武青花大碗盘,有郑和下西洋带往中东地区的充满伊斯兰风情的永宣青花器等。这些破碎瓷器来自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暨御窑博物馆。此外有来自江西省博物馆的完整瓷器,共126件。
责编: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