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心领导 > 正文

    用规划支撑城市发展 用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0-24 11:14点击:3897次来源:城市发展网

        永新洁锦绣天府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宜宾。宜宾发展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富集、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位置重要,是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令人神往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川滇黔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42.76亿元、居全省第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97亿元、居全省第3位,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宜宾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建设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建设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城市形象定位。根据展望,到2020年,宜宾市将实现两大目标,即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宏伟蓝图,如何精诚绘就?这是摆在546万宜宾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规划、文化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品位。

      发展城市,规划先行是根本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发展已呈现生态化和人文化趋势。“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人居城市”等理念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趋势和潮流,反映了人们对良好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注与向往。要实现宜宾城市发展的新跨越,并提升其品位,必须科学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充分发挥宜宾的自然与人文优势,不断更新城市规划理念。 宜宾旧城之所以如此狭小、凌乱、哽塞,而难以“拨乱反正”,关键是以前的规划不够完善,即使现在城市建设也是边规划边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

      从“战略”上抓好规划,提升城市科学规划水平。要以开阔的胸怀、开放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民本的思想,尊重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思维模式,用系统的观点、区域的观点、可持续的观点、市场的观点、效率的观点等,在川南城市群和“川滇黔”范围内重新审视宜宾的城市规划布局。 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是宜宾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源。要切实提高城市科学规划水平,坚持高标准规划,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注重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四规合一”,加强城镇总规、控规、修建性详规以及配套性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做到规划之间的良性互动。

      从“整体”上抓好规划,推进“组团式”布局。城市是一个整体综合性的系统概念,规划也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过程。要推进“组团式”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城市、生态空间。强力推进城市新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翠屏新区、长江南岸新区、临港开发区新区等重点新区,加大产业、人口的承接力度。要统筹推进旧城改造,注重优化功能、疏解人口、强化管理、改善环境,提升形象和品位。要加快县城扩容提质,着力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大镇和旅游名镇,带动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

      从“人本”上抓好规划,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是人创造的,发展城市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多给人“留有余地”、留有阳光、留有花草。合理规划建设市政设施、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注重聚集人气、培育商气,科学配置城镇就业居住、教育科普、文化体育、生态休闲等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从“融合”上抓好规划,全面提升城市形象。自然、历史、现实对于一个城市是共“生”共“态”地交织在一起的。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体现长江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历史文化等元素,提高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塑造水平,形成建筑有风格、城市文化有品位、环境有特色的优美形态,全方位提升展示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魅力。要以构建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打造宜居城市、发展特色乡镇和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推动生态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衔接。要以生态为根本,着力提升城市园林品位,使每一条街道的绿化景观都与城市定位相融,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融三江、三山、三城区、园林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绿化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生态园林布局,并通过“绿山治水”促进“显山露水”,展现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的新形象。

      魅力城市,文化品牌是灵魂

      城市文化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环境、城市行为方式以及从中所反映出的城市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等文化现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产生的综合印象。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 城市文化氛围的形成,即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处处展现,也是城市建筑的美的共同构成,更是标志性文化品牌的价值体现。一个城市是否有品位、上档次,归根结底还是得靠文化支撑,借实力扬名。

      那么,仅就宜宾而言,到底可以打造出哪几个标志性文化品牌呢?

      长江文化。可以说,没有长江,就没有宜宾这片土地,没有宜宾这座城市。长江润泽了宜宾的山川原野,塑造宜宾原初文化模型。数千年来,浸润在宜宾人血脉中的第一文化元素,就是长江文化。在宜宾,无论是与长江直接相关的码头文化、商贸文化,还是看起来不那么相关的酒文化、茶文化,等等,实际上都是长江文化的派生文化,都必须紧紧依托长江文化而发展壮大。长江文化是宜宾的母文化、根文化,而“兼容并包”则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特点。“万里长江第一城”在地理意义上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宜宾位居长江上游、两江交汇,孕育出了“三江六岸、山水相依”的特质。弘扬长江文化,特别是进一步放大和凸显“山水相依”特质,并以这种特质为支撑,打造“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将有助于宜宾在区域竞争乃至国内国际竞争中找准自己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

      白酒文化。中国酒都宜宾,酒文化博大精深,酒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可谓是异彩纷呈。宜宾有着4000多年的酿酒史,被称为“酒都”。宜宾这座弥漫着千年酒香的古城,是一个天造地设的酿酒宝地。宜宾城以酒闻名,酒以城兴盛,在宜宾历史蕴积沉淀的长河中,能寻找到宜宾几千年酒文化的精髓,五粮液酒文化的辉煌。宜宾酒文化遗址丰富,有长发升、利川永、德盛福、永和糟房等距今数百年的明清古酒窖、窖池。应该说,中国的中庸文化、忠义文化、圆梦文化、风骨文化、福运文化、皇家文化和以长江黄河为基石的华夏文化均能在宜宾酒类品牌中寻找踪影,这在中国任何一个地域和城市都找不到如此各具特色的酒文化。200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宜宾“中国白酒之都”称号。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态旅游休闲文化。宜宾地处长江上游,有生态良好的蜀南竹海,有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生态文明是宜宾的特色。市委明确提出,构建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就是要以生态为根本,着力提升园林城市品位。宜宾不缺山、不缺水,缺的就是园林,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提升园林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园林是一种艺术、一种品位、一种文化。宜宾应充分利用和巩固提升“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突出生态和文化特色,注重文旅结合,加强旅游营销,积极发展休闲游、购物游、养生游等新业态,发展精品景区、特色线路和地方旅游产品,努力建设与国际接轨、设施优良、服务一流、环境优美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名人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宜宾历代名人辈出。宜宾独特的长江文化、酒文化,流杯池、半边寺、东楼等一大批胜景,吸引了杜甫、黄庭坚、陆游等文人雅士寓居宜宾,留下了无数咏赞宜宾的美妙诗篇;宜宾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精英梁思成、林徽因、曹禺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宜宾这片热土,哺育了赵一曼、李硕勋、刘华等无数革命先烈和阳翰笙、唐君毅等文坛大师。宜宾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任委员长李鹏同志的家乡。历史与文化荟萃,自然与人文交融,滋养了诚信、包容、智慧、创新的宜宾儿女,成就了“中国白酒之都”的辉煌,塑造了宜宾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和风貌。宜宾文物种类、数量都极为丰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08个,馆藏文物14363件(套),除成都以外在川内排名第一。宜宾石柱地遗址被列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么多的历史人物和文物,是完全可以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品牌的。

      今日的城市建设,不缺少建筑师和房地产商,不缺少钢筋水泥和建筑物,缺少的就是新颖的理念、科学的规划、更有特色的文化。如果强化城市发展新理念,强化科学规划,更加注重文化,宜宾发展成为融物流集散、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生态旅游、宜居环境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建设成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