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北京市智库领域第一联合党委
  • 中心工会
  • 共青团委员会
  •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
  •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发展 > 正文

    "汉口老建筑的保护与重生"讲述老宅背后故事

    www.zjcsc.org更新日期:2013-10-24 10:59点击:340次来源:

      中国最早的枢纽火车站之一的大智门火车站。肖琴学供图

      长江商报消息“汉口老建筑的保护与重生”讲座开启

      上周六在武汉美术馆,由共青团武汉市江岸区委和“在武汉”网站主办、本报协办的“汉口老建筑的保护与重生”项目请到了“武汉十大收藏家”之一的肖琴学,他拿出自己的收藏品,包括从晚清到民国年间的书籍、报刊、名人手稿以及政府机要文件等,以《故纸堆里的老建筑》为题,向江城民众讲述了汉口老建筑背后真实的故事。

      在之前的活动当中,110位武汉市民作为志愿者,走访了江岸区109栋老建筑,建立了数据库并在微信平台上推出地图定位服务,接下来将陆续邀请本地文史学者、建筑及城市规划专家、摄影师共同交流和分享对武汉老建筑保护及重生的思考。本报记者危凯

      珍贵地契,揭“比利时洋行”往事

      肖琴学带来的藏品制成了一张长达5米的展板,展示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口老地图,以及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汉口照片。肖琴学用地道的武汉话,为慕名而来的观众讲述了江岸区不到500年来的发展史。

      其中的一张“比利时洋行”地契吸引了观众注意。据肖琴学介绍,这是张之洞在主持修建卢沟桥至武汉的铁路时,与比利时政府签订的土地出让协议。

      其中“布政使司官契纸”记载:“因建铁路,夏口厅清丈局向比利时万顺公司购刘歆生路土地3块,共计2070方,付纹银17000两。”这份契纸签订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契约表明,这块地是政府从比利时商人手里购得。

      这份征地契约,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是武汉铁路历史中极为珍贵的历史材料。

      百年老火车站为何长期闲置?

      这次讲座的地点选在武汉美术馆,作为一栋具有8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其保护和利用的成功方式本身就在进行着“自述”。然而还有更多老建筑并未显现出“重生”的价值所在。肖琴学与观众、志愿者分享了自己的童年回忆,并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

      大智门火车站,作为中国最早的枢纽火车站之一,直通北京和华北地区,汉口从此“天下四聚”,由此驶入工业时代。肖琴学的童年就在那里度过,这个法兰西古堡风格的火车站成为了他儿时不可缺少的记忆,“从1905年到1991年的87年间,车站内外及其周边道路的景象热闹非凡,日夜人头攒动,也带动了方圆数里的商店、旅馆、饭店、茶馆、戏院、托运等百业兴旺,且长盛不衰。”

      可是百年逝去,物是人非,只留下那栋建筑孤零零地树立在高楼之下。“令人揪心的是,这座百年的老火车站不知为何,长期闲置。”

      肖琴学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将其建为武汉铁路博物馆,发挥其“国宝”级文物应有的资源优势。“希望有更多的老建筑像武汉美术馆一样获得全新的生命。”

      第二期预告:

      主题:新江岸——历史街区的重生与未来

      演讲嘉宾:李晓慧(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

      时间:2013年9月7日(周六)下午2:30

      地点:武汉美术馆

     

     

    责编:杨娜